一、实施背景
中共黔南州中医院委员会成立于1994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有62个科室,全院干部职工共有1222人,下设22个党支部,共计390名党员。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肌体的“神经末梢”。近年来,黔南州中医医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加强和改进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相关要求,紧抓“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安全为宗旨,通过“六个三”筑牢医院战斗堡垒,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把医院建成患者放心、家属安心、医患关系和谐的“健康之家”。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三个提升”,提升党建工作的“成色”。一是锚定目标提升党委“领航力”。结合现代医院管理运营要求,对《党委会议事决策规则》《“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施细则》等制度进行修订,将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各个环节。实行党委书记专题会议制度,人事、项目等重大事项必须在党委会前充分沟通和酝酿,加强党委领导医院发展地位。二是铸魂塑形提升组织“保障力”。针对联合组建党支部组织生活不正常不规范问题,医院党委按照“主业相近、作息统一、便于协调”原则,对全院各党支部进行优化设置,新增临床党支部9个,共设22个党支部,确保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明确由科室负责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确保支部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三是祛病强身提升医院“免疫力”。制定《书记查房制度》,由党委书记组织党员对6个临床科室进行查房,坚持“解剖麻雀”,剖析关键、找准位点、制定对策、加强整改,推动问题从大渐小、由小渐无。如:通过书记查房,对骨伤科进行专业分科,激活骨伤科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的发展后劲。
(二)抓实“三项服务”,彰显服务群众的“暖色”。一是诊疗服务“高效化”。整合前移服务窗口,完善院领导“坐班制”,建成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咨询查询、医患沟通、文书证明、资料审核、便民处方等5个“服务一站式”。开展“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服务在行动”主题活动,强化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准确掌握患者病状病症,推进护理服务“标准化、细节化、热情化、温暖化”。二是利民服务“智慧化”。严格落实非现金支付、床旁结算、诊间支付等便民惠民措施,让患者及时享受到政策福利。如:床旁结算服务试点病区已从4个推广到7个。结合智慧医疗要求,建成医保诊间审核系统,并在民族医学科、胃肠甲乳外科、重症医学科上线运行,获得医护人员、患者高度认可。三是外出服务“常态化”。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开展健康扶贫调研,对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技能、设备配置、服务开展等情况进行了解,并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帮扶措施,提高村级诊疗水平。截至当前,医院已走访25个村卫生室及50户贫困户;派出28名医务人员,赴独山、平塘、荔波等8个县(市)开展对口帮扶,组织大型巡诊活动4次,义诊3000余人次。
(三)落实“三个计划”,打造人才发展的“亮色”。一是实行人才“引源计划”。出台《黔南州中医医院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试行)》,实施“121”引才计划,面向医学类高校引进专业人才,近年来共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31名,公开招聘14名本科学历护理人员,聘用8名备案制管理人员,2名援鄂医疗人员火线入编。二是实行人才“强基计划”。积极参与人才项目推荐申报工作,共遴选20多人参与国家、省、州级人才项目。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和青年干部培训班”,邀请省内外专家到院授课,提升党务干部抓党建抓医疗的能力。认真落实“双培养工程”,及时按程序发展11名“双高”人员,将24名优秀年轻党员培养为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
三是实行人才“火炼计划”。结合实际,出台《黔南州中医医院定员定岗管理规定(试行)》等制度,为建好高素质人才队伍提供制度遵循。根据干部个人专长、履职经历等,对8名中层干部进行职务交流或改任,20名科级干部进行试用期转正考核,提升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四)打好“三场战役”,守住作风建设的“底色”。一是打好廉政建设“持久战”。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工作会,开展中层干部述责述廉行动,组织医院22个党支部到卫健系统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并制定《黔南州中医医院党风廉政约谈工作方案》,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一岗双责、分级负责”原则,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约谈工作,筑牢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打好医德医风“保卫战”。以患者满意度和康复率为衡量标准,建立健全医院干部职工医德医风评价体系和投诉处理机制,实行台账化管理,及时调查,及时反馈,及时化解,多维立体研判医护人员工作实绩,并与年终奖励、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持续推进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三是打好资源浪费“阻击战”。通过发放倡议书、集中宣讲、主题党日等方式,医院领导示范带头,引导医院干部职工节约粮食、节约水电、节约纸张,同时,要求食堂按照“吃多少、做多少、打多少”的原则,对早中晚餐进行科学配比,减少粮食浪费。
(五)用活“三支队伍”,决战疫情防控的“本色”。一是锤炼检验党员队伍。疫情爆发之后,“不计报酬,不畏生死”、“召必应,战必胜”成了出现频次最高的词。医院党委第一时间制定下发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决战疫情防控的情倡议书号召全院共产党员、干部职工践行医者使命,时刻准备、积极应战。207名党员主动请战下沉到抗疫一线、800多名党员和干部职工帮助解决帮扶村12万余元滞销农产品、1227名党员和干部职工自愿捐款13万余元助力疫情防控。二是识别考验干部队伍。自疫情爆发以来,向州定点收治医院调派9名医护人员,选派2名护士参与援鄂医疗队赴武汉方舱医院参与医疗救援工作,2名检验人员参加核酸检测工作。院内抽调临床23名医生、37名护士(其中党员31名)到发热门诊值班,21名护士到预检分诊。通过认真识别,将各方面表现突出的支援湖北医疗队员黄海、胡秋霞和抗疫一线的16名同志“火线”吸收为预备党员,推荐3名优秀年轻干部跟班学习,有效的识别发现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进一步丰富了医院的干部队伍建设。
三是组织发动志愿服务队。为有效推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引导青年积极投身防控志愿服务。行政科室50余名志愿者轮流到医院预检分诊的东门、西门等关口开展分诊工作,维持良好的就医秩序,保证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同时,161名愿者献血47300ml,担当起无偿献血的先锋力量,在疫情的阴霾下,用点滴热血助燃病患救治的希望。疫情防控下,全院上下一心,无一人擅自脱岗,无一人临阵退缩。
疫情防控“三支队伍” 并肩作战
(六)打造“三张名片”,弘扬中医文化的“特色”。一是师带徒出“名医”。为进一步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2019年五级中医名医传承工作启动仪式在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和指导下,黔南州中医医院精心承办完成。医院20名学员拜师罗熙财、赖亚萍等10位名老中医。师带徒出名医,薪火相传杏林人。中医名医传承工作将传统教育的精髓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奠定了构建适应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坚实之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的守正和创新。二是集中优势强“名科”。近年来,医院以“发展特色优势,打造中医名科”发展目标,将重点专科建设列入医院业务工作,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89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132个,广泛开展督灸、火疗、纸火灸等几十项具有中医(民族)特色的疗法、拥有2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级中医重点学科骨伤科、9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州级重点专科。其中,肿瘤科以中医中药特色治疗肿瘤为重点项目,结合精准放射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特色技术,争取在广州市帮扶专家的指导下,为肺癌、肝癌、大肠癌、乳腺癌等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带给患者更好的生活质量。民族医学科大力推广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法外,并发展苗医花针、苗药熏洗、苗医敷脐疗法等20余项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疗法,同时引进德国过敏原检测系统、皮肤镜系统等现代的检查和先进的专科设备,形成了以治疗皮肤病、风湿免疫病及颈肩腰腿疼痛为特色的品牌专科。主编出版了《水族骨伤医药》、《黔南苗医药》、《黔南苗医药民间验方集锦》三部民族医药专著,20余个院内制剂已获批文。三是凝心聚力铸“名院”。医院以“做一台手术,出一个精品;治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为服务承诺;以“建设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打造一个工作得力的中层团队,培养一支爱岗敬业的职工队伍”为抓手,以“抓班子、强队伍、促发展”为目标,顺利通过全国三甲医院复审、全国文明单位荣誉保留,并完成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中医类)、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胸痛中心验收;此外,科研创新再创佳绩,荣获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凝心聚力把医院打造为全州中医(民族医)龙头医院、打造成为“中医特色突出、中西医结合、综合服务功能强”的名院。(撰稿:潘小鸾)
师带徒出“名医”
中医品牌专科